【目的】研究茶李间作对茶树生长和秋季绿茶品质的影响,为茶园间作李树的可行性判定和提高夏秋茶的利用率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福选9号为研究对象,测定了单作茶园和间作茶园的百芽重、100 g芽头数等生长指标,运用分光光度法、高效液相色谱法和气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检测秋季绿茶茶多酚、游离氨基酸、儿茶素、黄酮、氨基酸组分和香气物质等主要品质成分。【结果】间作茶园的百芽重、游离氨基酸、茶氨酸等的含量显著高于对照茶园(P<0.05);100 g芽头数、茶多酚、黄酮和酯型儿茶素等的含量显著低于对照茶园(P<0.05)。共鉴定出205种香气成分,包括醛类、酯类、醇类、烯烃类、芳烃类、酮类、烷烃类和杂环化合物等,其中酯类和烯烃类的相对含量最高。主成分分析(PCA)和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OPLS—DA)表明,对绿茶香气有花香贡献的水杨酸甲酯、芳樟醇、顺式芳樟醇吡喃氧化物、(Z)-3-己烯醇和有栗香贡献的(Z)-己酸-3-己烯酯、苯甲醛、己醛和苯乙醛的相对含量显著高于对照茶园(P<0.05)。Pearson相关分析表明,茶多酚、黄酮和酯型儿茶素与涩味和苦味强度呈显著正相关,与鲜醇度和甜味强度呈显著负相关;水浸出物、茶氨酸和酪氨酸与鲜醇度和甜味强度呈显著正相关,与涩味和苦味强度呈显著负相关;水杨酸甲酯、芳樟醇、苯甲醛和己醛等23种香气物质均与栗香和花香呈正相关,与清香、青香呈显著负相关。【结论】茶园间作李树增强了茶树生长势,改善了茶园小气候,降低了秋季绿茶的苦涩味,提高了鲜爽度、栗香和花香,整体感官品质得到明显改善,对今后继续在川南茶区推广应用茶李间作模式提供参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