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旧系统审稿   登录新系统审稿>>

建议您登录自己的邮箱点击审稿链接进入审稿系统 ×
首页 学报新闻 学报概况 编委会 专家库 学术影响 投稿指南 审核流程 标准规范 下载专区 投诉邮箱 联系我们 EngLish

正文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正文

2019—2020年海南海尾湾浮游植物与环境因子的调查分析
作者: 贺长皓1  李亚军2  张秀霞2  曾 茹2  黄晓晴2  费小雯1*  邓晓东2*  
单位: (1海南医学院基础医学与生命科学学院  海南海口 571199;2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热带生物技术研究所/ 海南省海洋生物资源功能性成分研究与利用重点实验室  海南海口 571101)  
关键词:
分类号:
出版年,卷(期):页码:2022 ,53 ( 10 ): 页码:2766-2777
摘要:

【目的】明确海南海尾湾海域浮游植物群落组成及其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为保护海尾湾海域浮游植物多样性和水体环境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于2019年7月(夏季)和9月(秋季)及2020年7月(夏季),对海南岛海尾湾近岸海域的12个固定采样点(站点)进行3个航次的水样采集调查,返航后对浮游植物的群落结构、水质及周边环境等进行鉴定和记录,并通过冗余分析(RDA)探究浮游植物群落结构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结果】2019—2020年的夏季航次采集水样共鉴定出浮游植物4门147种,以硅藻门种类(121种)为主,其次是甲藻门(18种);优势种包括旋链角毛藻(Chaetoceros curvisetus)、菱形海线藻(Thalassionema nitzschioides)、佛氏海毛藻(Thalassiothrix frauenfeldii)、并基角毛藻(C. decipiens)、奇异棍形藻(Bacillaria paradoxa Gmelin.)、冰河星杆藻(Alexandrum catenclla)及拟旋链角毛藻(C. pseudocurvisetus)等;各调查站位浮游植物的平均细胞密度为17.50×104 cells/m3,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介于3.07~4.33,Pielou均匀度指数(J')介于0.58~0.85,丰富度指数(D)介于1.34~5.12。2019年秋季航次共鉴定出浮游植物3门86种,其优势种包括旋链角毛藻、拟旋链角毛藻、覆瓦根管藻(Rhizosolehia imbricata var. Schrubsolei)、细弱海链藻(Thalassiosira subtilis)、中华根管藻(Rhizosolenia sinensis)及菱形海线藻等;各调查站点浮游植物的平均细胞密度为53.80×104 cells/m3,H'介于1.80~3.35,J'介于0.33~0.63,D介于1.66~3.39。影响海尾湾海域浮游植物的重要环境影响因子是水温、SiO4和NH4-N;RDA分析结果表明,旋链角毛藻群落结构与SiO4和COD呈正相关,而拟旋链角毛藻群落结构与水温、化学需氧量(COD)和pH呈正相关。【结论】2019年夏季—2020年夏季海南海尾湾海域的水生环境良好,浮游植物物种丰富度高,影响海尾湾海域浮游植物的重要环境影响因子是水温、SiO4和NH4-N。因此,在掌握海尾湾海域内环境因子与浮游植物种群结构间的相互关系后,应定期重点监测海尾湾海的SiO4和NH4-N变化,避免赤潮发生,同时更需要有针对性地对海水养殖业废水及生活污水进行检测和治理。

基金项目:
作者简介:
参考文献:
服务与反馈:
文章下载】【加入收藏
总浏览数: 2 0 2 1 2 3 0 4  今日总人数: 1 2 9 3 3
主办:广西农业科学院    地址:广西南宁市大学东路174号   邮政编码:530007
电话:(+86)-771-3243905; (+86)-771-3244920   电子邮箱:nfnyxb@163.com
Copyright © 2011 Nfnyxb.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2011《南方农业学报》编辑部   
 本系统由北京博思汇文数字科技有限公司设计开发 技术服务电话:010-6021389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