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旧系统审稿   登录新系统审稿>>

建议您登录自己的邮箱点击审稿链接进入审稿系统 ×
首页 学报新闻 学报概况 编委会 专家库 学术影响 投稿指南 审核流程 标准规范 下载专区 投诉邮箱 联系我们 EngLish

正文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正文

湖北省葡萄主产区灰葡萄孢菌多样性分析
作者: 王泽琼1  刘 勇1  王榕馨2  姜 婷2  龚林忠1*  孙中海1*  吕 亮3   
单位: (1湖北省农业科学院果树茶叶研究所  湖北武汉 430064;2武汉生物工程学院  湖北武汉 430415;3农业农村部华中作物 有害生物综合治理重点实验室/农作物重大病虫草害防控湖北省重点实验室  湖北武汉 430064)  
关键词:
分类号:
出版年,卷(期):页码:2022 ,53 ( 4 ): 页码:1049-1056
摘要:

【目的】了解湖北省葡萄主产区灰葡萄孢菌(Botrytis cinerea)多样性,为葡萄灰霉病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常规微生物分离法对从湖北省8个葡萄主产区采集的葡萄灰霉病样本进行灰葡萄孢菌分离,在PDA培养基上观察分离物菌落培养形态并测定菌丝生长速率;利用特异引物对各分离物的Flipper和Boty转座子片段进行扩增,区分转座子类型;扩增Bc-hch基因并用Hha I酶切检测分离物的多态性以区分组群;依据菌丝生长速率、菌落形态及转座子类型挑选4株典型分离物在4个葡萄品种果实上进行致病力测定。【结果】从病害样本中共分离获得51株分离物,菌落培养形态表明30株分离物为菌核型,20株为孢子型,仅1株为菌丝型,出现频率分别为58.82%、39.22%和1.96%。所有分离物菌丝生长速率均较高,在10.86~13.94 mm/d。分离物只存在2种转座子类型,其中50株为Transposa型,仅1株为Flipper型。Bc-hch基因Hha I酶切多态性鉴定结果表明,所有菌株均为Group II,为狭义的灰葡萄孢菌。分离物致病力测定结果表明,菌丝生长速率最低的WH3在供试葡萄品种上的致病力均最强,其次是Flipper型分离物SX1,菌丝生长速率最高的XN2和菌丝型WH6分离物致病力均较弱,且不同分离物在不同品种上致病力趋势不同。【结论】湖北省葡萄主产区灰葡萄孢菌菌落培养形态较丰富,所有分离物均为狭义灰葡萄孢菌,只存在Transposa和Flipper 2种转座子类型,前者占绝对优势,典型分离物间致病力差异明显。

基金项目:
作者简介:
参考文献:
服务与反馈:
文章下载】【加入收藏
总浏览数: 2 0 9 2 4 4 2 1  今日总人数: 6 1 7 1
主办:广西农业科学院    地址:广西南宁市大学东路174号   邮政编码:530007
电话:(+86)-771-3243905; (+86)-771-3244920   电子邮箱:nfnyxb@163.com
Copyright © 2011 Nfnyxb.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2011《南方农业学报》编辑部   
 本系统由北京博思汇文数字科技有限公司设计开发 技术服务电话:010-6021389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