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正文
福建大田茶树品种资源生化成分特征分析与评价 |
作者:
陈潇敏1 章进汕2 金 珊1 邵淑贤1 刘永崇3 吴文晞4 王鹏杰1 赵 峰5* 叶乃兴1* |
单位: (1福建农林大学园艺学院 福州 350002;2大田县农业农村局 福建三明 366100;3福建省和溪岩农业开发有限公司 福建三明 366118;4福建恒正检测技术有限公司 福州 350100;5福建中医药大学药学院 福州 350122) |
关键词: |
分类号: |
出版年,卷(期):页码:2022 ,53 ( 2 ): 页码:381-390 |
摘要: |
【目的】探明福建省大田县茶树品种资源生化成分特征,为其开发利用和茶树特异品种筛选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24份大田茶树品种资源为试材,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儿茶素组分,应用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UHPLC-MS/MS)测定嘌呤生物碱组分及氨基酸组分,并进行描述性分析、主成分分析、聚类热图分析及特异资源筛选。【结果】24份大田茶树品种资源的儿茶素总量和表没食子儿茶素-3-O-(3-O-甲基)没食子酸酯(EGCG3"Me)含量分别为60.00~251.75和2.92~22.90 mg/g,其遗传多样性指数分别为2.11和2.06;咖啡碱、苦茶碱和茶氨酸含量分别为3.69~68.71、0.29~48.59和0.28~39.52 mg/g,其遗传多样性指数分别为1.98、1.99和1.96。对主要品质成分进行主成分分析,前3个主成分的累积方差贡献率超过80.00%。基于儿茶素、嘌呤生物碱及氨基酸组分共30个生化成分,可将24份大田茶树品种资源分为3个类群,A类群氨基酸组分含量较高,B类群生化成分含量均表现较低,C类群的儿茶素组分及嘌呤生物碱组分含量较高,不同类群在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EGCG3"Me、咖啡碱、苦茶碱和茶氨酸含量等主要指标有明显差异。综合分析结果,筛选到16份儿茶素组分特异资源(高儿茶素10份,高EGCG 5份、高EGCG3"Me 1份)、23份嘌呤生物碱组分特异资源(高嘌呤生物碱9份、高苦茶碱13份、高咖啡碱1份)及6份高茶氨酸茶树资源。【结论】大田茶树品种资源均含有EGCG3"Me和苦茶碱,儿茶素、嘌呤生物碱及氨基酸组分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通过系统的鉴定评价,筛选出一批生化成分特异资源,可作为茶树特异性状育种材料。 关键词: 茶树;品种资源;苦茶碱;表没食子儿茶素-3-O-(3-O-甲基)没食子酸酯(EGCG3"Me);茶氨酸;福建大田县 |
基金项目: |
作者简介: |
参考文献: |
服务与反馈: |
【文章下载】【加入收藏】 |